老中医一句话点破长寿秘诀:牢记这5个字,多活二十年!
很多老中医认为,调节饮食,以养脾胃,这是中老年人食养的主要因素。
他们喜爱吃当地生产的五谷杂粮,更爱吃蔬菜、豆类、水果,而鱼与肉吃的较少。虽有个别偏食鱼肉的,也是荤素搭配,从不过嗜。
可以说,老中医们用亲身实践和多年行医养生经验告诉我们,这一句话就点破了长寿的秘诀:吃东西牢记下面这5个字,可以多活二十年!
一日有三餐,七分饱为宜
古语说:“饮食七分饱,无病活到老”。而医生也告诫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。一日三餐,七分为宜。
国医大师球裘沛然活了97岁,他有丰富的养生理论,而第一条就是少吃。每顿饭,他都少吃一口,每次想添饭,都坚持不添,看似活得挣扎,其实深得养生三昧,那就是像远古祖先一样——“常饿”。
国医大师干祖望的养生箴言中也曾提到“蚁食”,指的就是像蚂蚁一样,一不挑食,二不多食,即每样食物都吃点,每样又不多吃,达到营养均衡的健康状态。
吃得杂,什么都吃一点
《黄帝内经》里说得很简单、很明白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。”
五谷、五果、五畜、五菜虽然各有特指,但所有食物都能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归成五类,用味道来分,就是酸苦甘辛咸,用五性来分,就是寒热温凉平五类。
归根结底,就是一句话:要吃得杂,什么都吃一点。
“杂”主要有三个意思:
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很多中老年人也经常大鱼大肉,吃生猛海鲜。但北京中医药大学翁维健教授指出,这并不是一件好事。
健康的饮食习惯应该是荤素搭配,以素为主。中医也一向倡导副食宜荤素搭配,以素食为主,并认为此亦长寿的一大秘诀。
翁维健说,肉类食物中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,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。这一条腿的是蘑菇,中老年人可以吃一些蘑菇,每餐的搭配应该是一荤一素一菇。
我国饮食习惯中,主食多以米面为主,但长期单一细粮摄入容易导致营养失衡和消化功能减弱。此外,适量增加粗粮有助于预防糖尿病、皮炎、便秘等问题。
一般建议馒头、米饭等细粮与杂粮、土豆等食物摄入比例为3:1,也可以选择每天专门吃一顿杂粮粥或饭,适量补充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,达到膳食平衡。
食物酸碱比较难把握,那么请记住两句话:
第一句,除了牛奶以外的动物类食品绝大部分是酸性食品;
第二句,除了米面以外的植物类食品绝大部分是碱性食品。
酸性食物、碱性食物都要吃,但碱性食物我们多吃点,酸性食物少吃点,这就是“杂”。
限盐、限油、限糖
“淡”即是饮食清淡,有三意:限盐、限油、限糖。
限盐:6克以内,预防高血压。
现实生活中,中国人盐的平均摄入量几乎是推荐值的两倍,而盐摄入量过多,容易导致高血压等问题。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内,相当于一啤酒瓶盖。
一天盐的摄入量应该在6克以内;
限油:25克以内,防高血脂、脂肪肝。
吃油方面,我们主要有两大问题,一是摄入量超标。每人每天的油摄入量为50克以上,容易导致高血脂、脂肪肝等问题,而一天油的摄入量应该在25克以内;
二是油的种类没选对。建议选用山茶籽油、橄榄油、亚麻籽油、紫苏油等,几种油轮换吃。
限糖:25克左右,远离心血管病和癌症。
国外多项研究均证实,高糖饮食的危害远超人们想象:会使胆固醇紊乱、癌症风险加大、诱发心脏病、招来糖尿病、导致早亡……
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3个国家人口死亡原因后得出结论——嗜糖之害,甚于吸烟。这项调查表明,长期高糖饮食者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者短10~20年。
而少糖则可以大大地减少这些危害,世卫组织建议成人每天糖摄入量控制在当日摄入总能量的5%,约合6茶匙,25克左右。
忌烫、忌凉、忌高热量
温有两个意思,第一个意思是不要吃太烫、太凉的东西,而是吃温热东西;第二个意思,是吃低热量的东西,不吃高热量的东西。
意大利科学家研究表明,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的热量摄入量在700卡路里以内是最健康的,这类人也容易长寿。
食品热量高低是相对而言的,蔬菜类和肉类相比,肉类的热量高;肉类相比,红肉的热量比白肉的热量高。
另外,烹饪方法不同,热量也不同,比如说同样一种肉,烤、炸、煎的热量就高,蒸、煮、炖的热量就低。
一心吃饭,慢慢品味
孔夫子说“食不语,寝不言”,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专一,吃饭就是一心吃饭,细嚼慢咽,慢慢品味,自然能慢下来。
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高芳堃指出,细嚼慢咽可以增加唾液的分泌量,有助于其与食物的充分混合,增进消化吸收。这一点,对于牙齿不好的老年人来说,尤其重要。
中老年人食养,就需要调节饮食,以养脾胃。在吃东西的时候,牢记少、杂、淡、温、慢这5个字,尽已所能照着去做,能够远离病痛,长寿二十年!快发给身边的人都看看吧!
(注意:本文所用为基本方,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指导。)
更多精彩内容
本文由"养身参考(ID:ysck00)"发布,欢迎分享。未经授权,谢绝转载。